环境保护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目前,畜禽养殖排污问题也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为缓解环境问题,禽畜养殖排污也是亟需着手处理的问题。通过社会资金的流动、土地资源的整合、畜禽养殖业的规范,将畜禽的粪便排污问题解决,保护生态平衡发展,这是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探讨的问题。在畜牧业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把畜禽粪污变为资源加以利用,保护生态环境平衡,需要共同研究。 1 畜禽养殖场粪污问题的根源 l.1 排泄物有动物就有排泄物。 动物排泄物是必然产物,畜禽养殖更无可避免地产生排泄物和粪便。所以,畜禽粪污是养殖业无法避免的现实,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1.2 畜禽粪便供需脱节 一方面是种植业等有大量的畜禽粪便需求,有季节性;另一方面,养殖场产生的粪污量大集中,往往无季节性。因此,畜禽养殖过程造成局部污染,影响生态失衡,不利于畜禽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1.3 畜禽粪便处理不得当 农村处理畜禽粪便不及时,没有有效的方式方法,治理模式不完善。当前,国治理养殖场粪便的模式很多包含:制造沼气、制造**肥料等。由于农村资金有限、技术落后、思想保守等原因,使得粪便没办法及时处理。 2 当前畜禽养殖场粪污存在的影响 2.1 畜禽粪污已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畜禽粪污是当前我国主要的面源污染。2004年,国家环保总局监测数据显示,畜禽养殖污染占到农村面源污染的35.0%~40.0%。 到2006年,我国养殖业COD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达到1.1亿t,氨氮排放量约1200万t,其污染负荷已起过工业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污染负荷的总和,成为我国农村污染的根源,对人民的生活和环境造成不可估量的影响。 2.2 畜禽粪污是人畜共患病的重要载体 人畜共患病从古至今都是国家担忧的问题,但这种现象依旧存在,畜禽粪污的不恰当使用和处理是主要原因。未经处理的畜禽类的粪便污水有大量的致病菌和寄生虫卵,如果直接使用会污染土地资源,若直接排放将会对水体和农村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导致水质恶化、蚊蝇滋生、病菌泛滥及诱发疾病,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质量,危害人体身心健康,导致人畜患病,危害民生。 2.3 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重心从种植业向畜牧业转移,畜牧业在我国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占到了33—36%。但由于普遍存在规划不合理以及“农牧脱节”的问题,大量的畜禽粪污不能实现资源化综合利用,及时还田消纳,造成严重污染,带来一系列的环境和社会问题。 3 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对策 3.1 合理布局规划和强化监管 由于畜禽养殖场布局不合理,导致畜禽养殖场周围没有足够的耕地吸纳畜禽产生的粪污;加上没有相应的配套治污技术,不能形成具有多坏节链接和实现粪污-沼气-肥料的治污形式。为科学规划畜牧生产布局,规划养殖行为,避免因布局不合理而造成对环境的污染,畜牧、土地、坏保等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配合和监管。通过颁布相关制度等方式,完善我国对畜禽养殖业的监管。 3.2 畜禽养殖全过程改进粪污排 放畜禽养殖业粪便污染物总量控制应从源头着手,通过优良品种选择、优化饲料配方、提髙饲养技术、强化管理水平、严格执行雨污分流、改善畜舍结构和通风供暖工艺、改进清粪工艺等措施从源头减少粪污排放并根据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和适合的场地条件,全程选用适宜的自然处理工艺,减少粪污。 3.3 畜禽养殖场粪污资源化利用 只有将粪便排泄物转换成可利用资源,才能从根本上减少粪污。畜禽养殖场粪污按照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的治理原则,以肥料化为主要手段将粪便进行综合利用,以能源化、无害化为主要利用和处理手段将污水进行综合利用与治理,增强资源化利用途径,减少粪便污水的排放。 3.4 种养结合粪污还田处理模式畜 禽养殖场要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的原则,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启用种养结合粪污还田处理形式,这种形式适宜在周围有花草树木的耕地或是农田应用。如种有草坪的草场、种庄稼的农田、养殖花草的耕地等,这种形式能有效缓解禽畜养殖排污问题,不仅农田可吸收营养,还变废为宝,缓解环境污染问题,是一种两全其美的模式。土地消纳面积根据坏保部畜禽粪便农业利用土地消纳面积核定要求进行确定,好氧堆肥达到稳定贮存后,其对应的消纳面积较简单堆肥或直接利用时减少1倍,沼液消纳面积随处理程度的深入而减小。 4 结语 为促进畜禽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合理规划、种养平衡为主,加强畜禽粪污的综合利用与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使废弃物变宝物,既能资源利用,又能保护自然环境的生态发展,更好地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